产品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产品邦 首页 产品经理 查看内容

UI设计中的写实主义

2013-7-3 09:50| 发布者: Vegeta| 查看: 222| 评论: 0|来自: 译言

摘要: 用户界面中的视觉风格可以说渐渐的在朝写实主义转变。因为电脑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设计师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写实细节诸如色彩、3D效果、阴影、透明度,甚至一些简单的物理效果。这些变化有的增强了可用性。小窗口后面 ...

  用户界面中的视觉风格可以说渐渐的在朝写实主义转变。因为电脑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设计师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写实细节诸如色彩、3D效果、阴影、透明度,甚至一些简单的物理效果。这些变化有的增强了可用性。小窗口后面的阴影让我们知到哪个窗口是激活的(按钮)。iPhone的一些拟真性让它的使用更加自然。


  在其他领域,写实好不好却充满了争议,图形用户界面代表性的充满了各种图标。大部分你看到的图像元素都有意的去营造一种印象。桌面上的房子其实不是房子,它是“主页”的意思。眼睛其实也不是眼睛,它是“查看其它选项”的意思。齿轮也不是齿轮,是“设置”。记住,图标不是简简单单的模拟真实物体,而是传达一种印象。


  细节和写实主义会使这些印象变得不那么突出。我用张Scoot McCloud的《Understanding Comics》中的图来解释一下,这本书我推荐所有设计师都读一下。


  左面那个图是一个特定人的脸,右面的图就是一张脸的基本概念,可以用来代表任何人的脸。当设计用户界面的时候,我们很少想去表现一个特定的人的脸,我们想要传达的是一种总的概念,细节就会让这种概念变得不突出。



  当然,某些细节还是应该有的,如果细节太少,用户没法认出你在表达什么。


左面的图清楚的展现了一张脸,右面的图任谁也不会觉得这是张脸。


  让我们看看一个我们经常在用户界面中看到的图标,主页按钮,通常都会用个小房子作为图标。



  左面是个房子的照片,右面的代表“主页”,从左到右,从一个特定的房子照片到“主页”作为概念的图标。物体越写实,就越难以去确认它的意义。当然如果图像太简化了,就不容易辨认。


左面是个主页按钮,右面可能会被当成箭头


  让我用一个不是很科学的图来解释这个观点吧



  细节太多或者太少,用户都会看不懂。用户会欣赏细节恰好合适的设计。


  这招是用来确定用户认同UI元素中的哪处细节,用来确定哪处细节让图标表达不清它所代表的的意义。有些细节能让用户迅速确认他们面对的是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去交互。有些细节就会破坏你图标想要的表达。他们会把你的界面元素从一个概念变成特定的实物。如果一个界面元素和生活的参照物相差太远,就很难辨认。另一方面如果太写实,人们就无法知道你想传达什么。



  左面的按钮太过写实了,右面的一点细节也没有,谁能想起它是个按钮呢?



  同样也适用于滑块。阴影和凹凸变化让用户明白这是个滑块而且也知道怎么用。加入太多的细节,用户可能就懵了。他们会觉得这不是个滑块,这是个特定滑块的照片,这不是个图标,这是个具体事物。



一个例外


  但有一个领域,细节越多越好:APP的图标,因为你想让你的icon传达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Coda’s leaf的图标不是代表一篇树叶,它是一片非常特殊的树叶,the Coda Leaf。



  acorn’s acorn 不是普通的榛子,它是the acorn。更多的细节让这些图像从所属种类脱离,变成了一种特定的存在。对于App图标来说,这就是你想要的效果。


结语


  图形用户界面充满了图标。图标需要适度减少它们的细节,这样才能防止造成含义的误解,才能便于用户“阅读”图标并且了解界面元素。写实的细节会挡住你对用户的意象传达。


  除非你在给一个真实的物体做视觉设计,否则尽量不要把用户界面做的太写实。加入那些易于理解的,让用户知道如何去交互的细节,多余的细节就别加了。UI元素传达概念的方法很抽象,应该保持那些能帮你达到这一目标的细节。UI元素几乎从来不是真实实物的代表,加太多写实风格让人容易混乱。

阅读推荐

小黑屋|产品经理之家 ( 粤ICP备12078725号 )

GMT+8, 2023-5-1 1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