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子木yoyo 的个人博客。当触屏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后,手势操作逐渐流行。这样就使得用户可以直接触摸屏幕,对对象进行操作。 虽说这是更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但是手势操作在可用性上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我们就需要在设计上做出能让用户更容易的理解的手势操作交互。 曾几何时,计算机只能通过命令行界面来使用。想让计算机做点什么,就需要记住各种命令,并准确无误地输入。当图形用户界面流行起来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去记忆命令了。 用户想要做的事情都显示在屏幕上。想要进入某个软件,只需双击图标,想要复制文件,只需右键单击然后点击复制。“记忆”逐渐被“识别”所替代。 因为这些手势操作不能明白的显示在界面上,没有代表动作的可视元素,需要用户记住哪种手势对应的是哪些操作,一些不常用的手势操作往往很难发现。如果手势直观常用自然没问题,而如果没有“自然”的手势去代表一个动作,用户就会感到困惑,于是便需要记忆,就像在使用命令行界面时要记住那些命令一样。 ![]() 如何让手势操作易发现,也是交互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通过实例来总结几种让手势操作易发现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符合认知习惯的操作方式 放假回家给外公看iPad上的照片,他看我操作一次后,便会自然的左右滑动翻看,两指捏合展开放大缩小图片。因为这些操作方式是最符合人们认知习惯的,滑动、缩放、拖拽、点击等手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应用,自然好用易学,就算是老年人,只要看到过一次这样的操作,也可以轻松上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都已经形成了习惯,如果设计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手势操作方式引入到产品中,让用户在使用时可以联想到在生活中,也见到过同样的场景、会有同样的使用方式,可以将相同的经验延伸到界面中,那么这样的操作方式自然是易发现的。 如点击操作,在生活中,人们就会通过点击按压来启动各种电器,看到界面中有类似的按钮,也会自然的去点击。在生活中,人们也会通过两指旋转,来改变物体的角度,通过拖拽物体的四角,来改变其形状,通过滑动或拖动,改变其位置。就像Photo Table这个应用中,对于图片的操作方式完全来源于生活,用户使用时就像在一张桌子上摆弄照片那样,操作自然随意,无需学习就能使用。 ![]() ![]() “摇一摇”本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动作,连襁褓中的婴儿也会经常拿着小玩具摇来摇去,也难怪各种青年男女使用起来那么顺手了。 可以看出,一种符合人类本能的操作方式,带给产品的魅力。 2、随处可见的操作提示 前面说过,手势操作不易发现的原因是界面上没有代表动作的可视元素,那么在界面上增加相应的提示,在人们不知所措时,告诉用户该怎样操作,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手势操作的可用性。 最近很喜欢玩斗地主,在开始玩的时候经常会浮出这样的提示: “滑动连选多张牌”、“向上拖动直接出牌”。在用户开始使用时,提示操作方法。 ![]() ![]() ![]() ![]() ![]() ![]() 如iPad中自带的照片应用,高级用户可以通过缩放的手势在照片和相簿之间熟练的进行切换,不知道这个操作的用户也没关系,可以通过点击相册和点击返回相簿的按钮,来进行操作。 ![]() ![]() ![]() 4、新手引导和帮助 如果你的应用实在复杂,以上方法都没办法让用户完全了解它的手势操作,那就只有通过新手引导和帮助来手把手的教用户了。 很多应用都会在初次使用时,用半透明标注的方式提示用户,快速且可视化的向用户展示应用的主要功能和手势操作方式。如图片处理软件Snapseed。 ![]() ![]() ![]() |
小黑屋|产品经理之家 ( 粤ICP备12078725号 )
GMT+8, 2023-5-1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